管道直饮水国家标准:亟待明确与强化的饮水安全防线
“直饮”仅仅是一种饮水方式,并不直接等同于水质的好坏。在我国直饮水的概念尚不明确,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与有效的监管机制。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水质基准研究,为制定更科学的直饮水标准提供依据。同时,加强对管道直饮水设施与运维团队的要求标准。
在市场营销的影响下,“直饮”被很多人认为是优质水的判断标准。然而, “直饮”仅仅是一种饮水方式,并不直接等同于水质的好坏。理论上,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,同样可以直接饮用。可见,在我国直饮水的概念尚不明确,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与有效的监管机制,导致市场上直饮水水质存在较大差异和不确定性。
近年来,随着管道直饮水市场的迅猛发展,这一领域逐渐受到了地方政府、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为了规范市场,多地政府及行业协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,试图为管道直饮水设定标准。然而,这些政策在直饮水水质的具体规定上却存在显著差异,例如对菌落总数的限制,就存在不同理解。研究表明,每毫升饮用水中检测出20~100CFU的菌落总数,其对应的介水传染病风险并不清晰。而且过度追求低菌落总数,容易导致过度杀菌,进而增加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含量,反而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风险。但现实情况却是,管道直饮水在菌落总数方面频繁出现不达标现象,使公众对于直饮水安全产生担忧。
目前,管道直饮水行业主要依据的还是《饮用净水水质标准》(CJ94-2005)与《建筑与小区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》(CJJ/T110-2017)这两项标准。然而,这两项标准已难以满足当前对直饮水的高标准要求。直饮水的水质会受到制水系统、管道材质、循环水路以及水站运行管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,为了推动我国直饮水产业的健康发展,我们需要进一步开展水质基准研究,为制定更科学的直饮水标准提供依据。同时,加强对管道直饮水设施与运维团队的要求标准。这包括但不限于提高行业准入门槛,确保所有从事直饮水业务的企业都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;增加抽检频率,及时发现并处理水质问题;以及推动专业化、规模化发展,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,提升直饮水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。
总之,管道直饮水国家标准的明确与强化,是保障公众饮水安全、推动直饮水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。让我们携手努力,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、健康、便捷的饮水环境。